5月7日,是个特殊的日子,也是一个欢乐和喜庆的日子,更是一个悲痛与缅怀的日子。因为,这一天——1949年的5月7日,我的家乡海盐迎来了解放,人民喜笑颜开,奔走相告;也就在这一天,朱聚生烈士在上海昂首挺胸,英勇就义。

为了缅怀先烈激励后人,2018年,家乡人民在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的聚生广场建起了朱聚生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巍峨壮观、庄严肃穆。

今年的5月7日,我怀着无比沉痛与崇敬的心情,再次来到烈 士纪念馆,瞻仰烈士,缅怀先烈。

朱聚生烈士纪念馆,是一幢灰白色的老式建筑,总面积152平方米,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展示朱聚生少年时期抗日救国行动和求学经历;二楼展示了他成长后的救国之路。馆内设有启蒙、探索、觉悟、成仁、知志、著作六个展厅,全面而完整地呈现了烈士救国救民、宁死不屈、短暂而又精彩的人生。大门前侧矗立着几座铜像,环立着的是一群戴着镣铐威武不屈的战士,其中一位便是朱聚生烈士。他戴着镣铐,目视远方,大义凛然,为捍卫真理而献身,让人看了肃然起敬。

这是我第四次瞻仰朱聚生烈士,四次的瞻仰,沉浸追思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加深了我对朱聚生烈士为人处事、追求理想、爱国爱民的了解,从而,也激励我踏着先烈的足迹奋然前行。

朱聚生,曾用名赵曾、陆亦斋,海盐县沈荡镇人。1946年起,先后任沈荡镇国民中心学校代课老师、校长、沈荡镇副镇长、镇长。在此期间,他开辟了沈荡镇民教工作,办起了类似革命老区模式的民众夜校,自编自印教材,不计报酬,在夜间为进步群众讲课。为解决经费紧张等难题,他不惜变卖家产,捐作学校经费,把当时的`沈荡国民中心学校和夜校,办得有声有色。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1947年11月,在中共地下工作者杨竹泉的组织领导下,创办了思想进步的刊物——《行报》,朱聚生任编辑。《行报》经常向人民群众宣传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政策,刊载揭露国民党贪污腐化及假民主真独裁、假和谈真内战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的战斗檄文,推动了革命思想 的传播。

1948年秋,上海地下工作组,先后安排了黄村樵等数名中共党员到沈荡镇小任教,协助朱聚生利用学校、夜校这个阵地,对入校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传播革命思想。同时,他先后以国民党沈荡镇副镇长、镇长的身份作掩护,从事革命工作。可以说,当时的沈荡镇小学成了国统区里的小解放区。

尤其是1949年初,朱聚生当选镇长后,他控制了沈荡自卫队和警察所,准备在形势恶化时,建立革命武装。在杨竹泉的指引和帮助下,经过地下党组织的考察,当年的2月22日,在中共地下组织联络员陈开白和中共上海地下工作者陈一忠的介绍下,朱聚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候补党员。当年在他家的厨房里,他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接受党的各项要求,经受党的考验,就是牺牲自己也永不叛党。正是有了这些誓言,他被捕后,宁死不屈,没有透露出丝毫的秘密,甚至连妻子都不知道他的党员身份。

成为候补党员后,他接受了组织上布置的三项任务,一是继续留在沈荡利用自己有利的身份坚持斗争,迎接解放军渡江;二是继续团结组织进步青年,为全国解放准备地方骨干力量;三是继续做好党的宣传工作,进一步发动群众,为解放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他坚定地向组织上表示:天明在即,就留在这里继续战斗吧!

风云变幻,危机四伏,就在朱聚生入党的那个月底,杨竹泉等人在上海被捕,朱聚生与之往来的信件被搜出,接着便在家乡不幸被捕,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5月7日在海盐解放的当天深夜,在上海英勇就义。那年他才25岁!25岁正是人生风华正茂的时期。朱聚生用生命为他的25岁划上了一个闪亮的句号。

1950年,时任上海市长的陈毅同志曾签署了朱聚生的革命烈士证。但由于各种原因,他入党时没有留下任何书面手续,领导他的党组织是中共苏北九地委,与当时的海盐地下党组织没有组织联系,因此,在以后很长的时间里,他的党员和烈士身份未被确认,他的家庭也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好在海盐党史办经过多方调查,找到了当年介绍朱聚生入党的地下党负责人陈一忠、联络员陈开白等人,证实了他的党员身份。1986年4月4日,中共海盐县委批准恢复了朱聚生的党籍,成为中共正式党员。朱聚生烈士身份被确认后,当地广泛开展了宣传学习教育活动,修建了聚生广场,并建造了朱聚生烈士纪念馆。一时间,他的事迹在沈荡镇乃至整个海盐县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那时,我刚好在沈荡镇工作,因此,也参与了那场学教活动,通过活动,激发了我对烈士的怀念之情,也增强了我对做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英雄虽逝,但他的精神薪火相传,永不磨灭。如今的朱聚生纪念馆,被授予嘉兴市第十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盐县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育基地。当地党委政府依托朱聚生纪念馆,着力打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地,充分发挥其党组织的活动场所作用。

站在聚生广场,仰望烈士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此时此刻,唯有引入陈一忠《悼念朱聚生同志》诗,方能表达我对烈士的崇敬之情。

入党倾谈见赤忱,

为求解放竞捐身,

思君忠烈心难静,

追认陈书慰壮魂。

       (机关一  金松林)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