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一一齐家桥
家乡,永远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更是一个让人心牵梦绕的温馨之地。
我离开家乡虽然已经几十年了,但家乡永远是我珍藏在心里最温暖的地方,因而不论学习工作有多忙,我总会挤时间去看望家乡,天南海北,家乡是我最爱去的地方,她犹如一个红丝带牵挂着我,让我久久不能忘怀。因为,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在那里我跟随父母度过了18个春夏秋冬。那里有我曾经在小学、初中时住过的草房;有我一起喝过河水、走过田间小路背着书包上学的同学;有我一起游泳、割草、拾柴、玩游戏的小伙伴;更有让我不断进取、锻炼成长的父老乡亲,她就是我的家乡一一浙江省海盐县沈荡镇的齐家桥。

齐家桥,顾名思义,就是以桥来命名的地方。说起齐家桥,那要追溯到很久很久以前了。据说明朝嘉靖年间,齐家集镇上,有一户姓齐的大户人家,颇有名气,且乐于助人善做好事,修桥铺路。有一年,齐家老太太要做六十大寿,想让屋前面、清水河南面的人家,到河北来向老太太祝寿来去方便些,就在原东石挢和西石桥一干米中间,建造了一座石桥,因是为祝寿而建的,故取名为“寿门桥″。而齐家的大院,就在寿门桥的西面,故在寿门桥到东石桥之间的河北岸修筑了石帮岸,每年在外做生意的人回家省亲是必去之地,就是当地乡亲也会经常前去看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此地也便越来越热闹。就这样,寿门桥过东就有了商品交易地,慢慢形成了街道,后来,由于寿门桥叫起来不方便,当地就把她改名为齐家桥。

齐家桥作为自然村,她位于沈荡镇东北部,是原齐家乡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周边农副产品扩散地。她北距加兴南湖凤桥镇兴善寺3干米,南距沈荡镇6干米,东南距县城武原镇14.3干米。
解放前,齐家桥集市已经很繁荣了,但由于血吸虫病的流行与肆虐,乡民贫病交迫,家破人亡,田园荒芜,十分凄惨,好端端的村庄房屋变成了残墙断壁,农田无人耕种,野草丛生,十分荒芜。解放后,齐家桥自然村,在当地政府的领导和重视下,开展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公社化后,经过多年的苦战,基本上消灭了血吸虫病,荒田漾变成了丰田漾。改革开放前,这里出行主要靠船行和步行,但当年齐家桥这条河里进出方便,船只往来穿梭不绝,有卖瓜、卖菜、卖蚕、卖粮、卖买小商品,可以说,在当时是应有尽有了,每当旺季,热闹非凡,相当的繁荣。是历史上海盐北部的一个重要的商品集市。
早在清代中晚期,这里就开设了丝绸、竹木、酒酱、书屋、茶馆、棉布、烟纸、副食品等杂货商品店数十家。水路交通也发达,有开往沈荡、海盐等地的栈船。
解放后,又增添了理发、柴行、商行、缝纫、豆腐店等,后来,齐家供销社,在齐家桥还开办了油酱部、百货、棉布、烟糖、副食品等商店。整个齐家桥集市,热闹非凡,一派繁荣的景象,每年的春节,那里是人山人海,从早到晚经商的、办事的、休闲的、玩耍的人们久久不肯散去。即便是平时,集市上也人头攒动,非常热闹。随着行政体制的调整,齐家成立了乡政府,为了发展教育事业,先后又设立了齐家中心小学丶建立初中部,方圆十几里的学生都到齐家小学和初中来读书。为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专门建立了齐家乡联合诊所。建立了海盐县笫一所村级劳动人民纪念堂。齐家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后来,由于乡级行政机构的迁移,供销社的转制,加上水上交通衰落,代之陆路交通的改善,原先的集市逐渐冷落。不过,整个齐家桥的经济、文化、贸易却没有萎缩并越来越好。因为,齐家桥作为齐家村(现新丰村)村民委的所在地,村民委根据原先集市贸易的现状,作了统一的规划布局,确定了她的发展方向,前景看好。现已建好了农贸市场及十二间三层商住楼。建成后,原集市的部份商店和买卖活动场所逐渐移至新建的设施中来,市场依然繁荣,如今老街原有的风貌、味道犹存,新街道沿公路两侧排开,整洁如新,大气开阔,花式多样,呈现出现代化的气息。村里还新建了文化礼堂、图书室、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室、为民服务中心、篮球场、健身器材等设施。每天晚上,文化广场灯光明亮、电子音响播放乐曲,壮年和老年妇女跳起了广场健身舞,年轻人有打篮球的、打乒乓球的,小孩子有看热闹的玩耍的,这里已经成为乡亲们闲暇休憩、活动养身的好去处,是老百姓的精神家园。目前,齐家桥仍然是沈荡北部的一个重要的商贸文化中心。

齐家桥,她的旧貌已渐渐远去,新颜已崭新展现。我的家乡将变得越来越美好。
我爱您一一我的家乡齐家桥。
金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