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标志着仲春的开始。暖风吹,春意遍,萧瑟远离。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天寿园老年活动室乒乓球队友齐聚一堂。于3月7日自行组织一日郊游。清晨,16名老年队友在客运中心会合,他们背着双肩包,手提行李袋整装待发。一路上欢声笑语。今天一改往日,整个公交车被球友挤满。经过一个时辰的路径到达王店古镇。

走进古镇,追随着弯曲的老街,仿佛回到了历史的画卷,顿然有进入另一个天地的感觉。王店的地形宛如一条长龙,由东向西,长约1.5公里左右,其尾街由南至北,约千米,镇上有条小河,史称梅溪,梅溪沿着主街蜿蜒流淌,两岸居民依河而居。王店古称“梅里”,始于五代后辰,源于植梅,兴于集市,明代中叶成为嘉兴四大镇之一。我们一行沿河而行,这里不仅孕育了朱彝尊、沈曾植、施定夫等一代大家,也走出了海鸥电扇、奔月毛毯等一代名牌。

经老吴同志手机搜索后得知,这里还有一座“粮仓”很有名气,球友们幕名前往。过了桥,一眼望去,河边墙壁上“王店城市客厅”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吸引了我们。进入粮仓群,高大圆筒的储粮设备,自西向东三排平行或错位等距离排列。据工作人员介绍,粮仓群共占地5700平方米。王店粮仓群也叫王店米厂苏式圆筒粮仓群。建于20世纪50年代,建筑形制特殊,规模颇大,在全国同类建筑中颇为罕见。2019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看后老王夫妻俩深有感触地说,下次带儿孙女们一起过来看看,让小辈们长长知识。

中午时分,途经王店老年活动中心,球友们蠢蠢欲动,很想一试身手。走进活动中心只见室外门球场、地掷球场一应俱全;室内的羽毛球、乒乓球室合为一体,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四张球桌排列有序,王店的老年朋友正在挥拍博练。当我们的球友们正在窃窃私语时,只见一号台上过来一位老同志喊道:“老骆、老陈你们好,欢迎海盐的球友光临”……。原来他与海盐的几个球友曾经交流过,也曾相识。在场的几个女同志迅速将球拍拿给海盐的球友,要求海盐与王店的老年球友展示交流。

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地乒乓球交流活拉开序幕。几位海盐的男女球友纷纷挥拍上阵。王店那位老同志鼓励他们的球友说:“我们天天在此活动,今天机会难得,向海盐老同志学习,切磋球艺,联络感情”……。

下午我们又特地去古镇的曝书亭参观。曝书亭位于广平路一号,系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故居,又称竹坨。朱彝尊(1629—1709)精通经史,擅长考记,尤工诗词,为浙西词派创始人,是清代著名经学家、考古专家和文学家,一生著述繁复,藏书八万卷。曝书亭原是园林内的一座建筑物(亭),因朱彝尊《曝书亭》集名于世。球友们纷至沓来在亭子里留下身影。

夕阳西下,短短一天刹间逝去,看着这一张张笑脸,谁知都是七十、甚至八十岁的老人了。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属独居老人,子女们在哈尔滨、在北京、上海、宁波,甚至在国外的也有。他们善待生活,寻找乐趣。常年在老年活动室会聚、打球,在广场上结伴跳舞,其中不乏有几对夫妻档乒乓球爱好者。他们常在一起,玩的开心,舞跳得更欢。(通讯员  徐雪荣)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