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海盐的日出在长三角地区出圈,观景胜地观海园,也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来。每当游客们静候太阳突破云层缓缓升起的同时,人们总能听到忽远忽近的嗡鸣声。寻声而去,发现是一群活力四射、精神抖擞的老年人在观海园一处宽阔的绿荫草坪上,自如地抖着空竹,而系在空竹一段的彩带龙则随之轻盈飞舞,栩栩如生。

海盐老年体协空竹舞龙队“驻扎”观海园十九年来,这支队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的爱好训练到全方位空竹舞龙绝活展示的跨越,在风雨的习练中逐步走向成熟。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在寒冷的冬天,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他们那精神抖擞学练的身影。这期间,他们把体育运动和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空竹这一非遗优秀文化项目融进民间和基层文体运动中去,为推动海盐的全民健身文体运动,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海盐的空竹舞龙,始于2005年。当初由胡超善、宁春明、杜明长、胡秉山、田佩良等几位空竹舞龙爱好者最先发起的,起初他们仅仅出于兴趣爱好,会同其他几名退休人员一起相约在海盐的观海园进行学练,而这也就是海盐老年体协空竹舞龙队的前身。那时没有任何基础,主要是借助书本上的理论教育开始自学,尝试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总是不得法,效果不佳。正当他们“为难之际”,2006年5月20日,抖空竹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务院的决定,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和决心,他们商量决定,外出拜师学艺,宁春明还远去海南登门拜访专业人员求教。因为退休前他们几人都来自核电系统,有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人脉,这对他们拜师学艺带来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不管他们学到那里,拜到那里 ,都非 常的顺利。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拜访和学习,他们学到了空竹舞龙中的专业知识,学会了大部分的专业技巧。事后,他们再次来到了观海园,把学到的技艺进行了展示和传授,这一展示令人叫绝,吸引了不少前来散步锻练的市民驻足观看,一来二去,不少观看者变成了参加者,纷纷加入到学练空竹舞龙的行列中来,随之队伍也不断发展壮大。学练中在于新生教练和其他师傅的执教和帮助下,技艺也有了一定的提高,这为后来正式建立海盐老年体协空竹舞龙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建立后的空竹舞龙队,目前有队员近50名,最大的长者已是86岁高龄,最年轻的队员年仅27岁芳龄。年轻人的加入为队伍增添了新鲜血液,逐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的空竹舞龙队伍,目前,整队精神饱满,精神焕发。

空竹舞龙是一种集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健身运动,更是一项有益于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健身活动,尤其是对老年人手、眼、腿、腰、臂和脑的灵活性都有好处,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给人带来健康和欢乐。自活动开展以来,特别是空竹舞龙队成立以来,全队热情高涨,队员们在师傅的传教和指导下,先后学会了空竹舞龙中的极大部分项目和技巧,部分项目中的许多技术和技巧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成为了嘉兴地区为数不多的空竹舞龙队之一。别看他们大多是老年人了,但多年的学练,让队员们精神焕发,神清气爽。而不断提升的技术动作,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与参于的热情,用行动诠释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健康的追求。几年来,每天清晨除了下雨天外,学练空竹舞龙从不间断,高超的技艺一个接一个。最近,他们在学练的基础上,又创建了彩带健身龙,将空竹与舞龙有机相结合。彩带健身龙的创建,使他们在这一技术上又向前提升了一步。现在队员们都熟练地操纵手中的空竹和彩带,比划着各种姿势,在空中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传出“嗡嗡”的响声;有的双手紧握杆绳,用力抖动空竹,使其急速旋转时上时下,时左时右,变换着各种花样;有的在不同距离就地抖动空竹,相互连续抛掷,精准对接,在抖动空竹时彩龙随之腾空而起,犹如行云流水,仿佛在空中书写着抑扬顿挫、龙飞凤舞行草一般,真是有说不出的潇洒,非常的优美。正如队长徐张华所说的,“别看我们岁数大,什么困难都不怕,为了强身你我他,空竹舞龙来潇洒”。

空竹舞龙抖出了健康,舞出了欢乐。今年已是73岁的黄根仙,自2015年3月以来,她坚持每天到观海园学习抖空竹舞彩龙的技艺,尽管一个动作往往需要二至三个月,但她乐此不疲,勤奋不已。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的黄根仙不仅学会了小空竹、大空竹、呼啦圈,还熟练地掌握了海底捞月等难度较大的动作。自学练至今,她的颈椎病和腰椎病基本好转,整个人的精神面貌也越来越好。同样,76岁的孙炎森老人,是一位核电退休职工,参加空竹运动锻练让他找回了健康、自信和快乐!为此,他还特地自创了一首《空竹场上》的歌曲,来歌颂抖空竹舞彩龙所带来的益处。抖空竹舞彩龙,不仅能健康治病,而且还能给人带来欢乐。自参加空竹舞龙以来,队员们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相互配合,基本上掌握了抖空竹舞彩龙中的所有技巧动作,尤其是对或抛、或甩、或拉、或放、或收、或拧等动作,三人都能敏捷掌握自如,令人叫绝,成为了队里最优秀的师傅。为了捕捉到队员们抖空竹舞彩龙每一个精彩的瞬间,今年81岁的黄徐翔和78岁的徐永康两位老人,不辞辛劳,经常跟随队伍,拿着相机,既拍摄又习练,为队员们制作和记录了许多美好的瞬间和回忆,也为队里积累和保存了许多丰富的历史影像资料。

空竹舞龙其技巧性、灵活性、表演性、观赏性和趣味性则无论对于习练者还是观赏者都可以说是一种享受。它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也是年轻人的喜爱。今年初刚参加空竹舞龙队27岁的孙一帆,虽然年轻,但他对这非遗的优秀项目,情有独钟,非常的喜欢和热爱,自参加以来,他边工作边学习,利用休息时间,坚持到场参加训练,学习中,采取多看、多问、多听、多学的训练方法进行习练,技艺进展相当的快,成为了一名骨干队员,也为以后年轻人参加空竹舞龙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

经过十九年来的刻苦习练、团结协作、不断创新,如今的海盐老年体协空竹舞龙队及队员们,在抖空竹舞彩龙的技术和技巧上,取得了长足的进展,部分项目在技术和技巧上,也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但在成绩面前,他们并不满足现状,不骄不躁,在继续习练的基础上,不断寻找好的团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取长补短。与此同时,还不忘为发扬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好宣传和推广工作,受到了当地人们的普遍称赞。

    2023年4月7日,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远方的家》栏目组来海盐拍摄日出,海盐空竹舞龙队的徐张华、卜爱华、朱琴芬三名队员,有幸受邀参加了日出场景拍摄活动的展演。期间三人尽情地展示了八字舞及长杆舞龙等多种空竹舞龙的技能表演,彰显了空竹舞龙的风釆,为宣传海盐出了一份力。多年来,海盐空竹舞龙队还多次参加市、县举办的展示表演活动。期间,尤其是2022年以来,还把舞鞭这一与空竹舞龙相联系的统一体,作为展示方面的一个活动内容之一,同时,他们还以健康、乐观的心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下基层、赴乡镇、进街道 、到社区宣传抖空竹这个优秀非物质文化项目的展示表演。为了保证送戏下乡演出工作顺利进行,张晓敏、翁爱芳两位副队长及助理吴建明,积极配合队长,做好相关宣传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全队先后九次,配合有关乡镇街道下基层展示演出,尤其是在这个炎热的夏天,队员们冒着36至39度的高温天气,连续多次下基层展演 ,从不叫苦喊累,这期间,俞龙胜、印根祥和黄徐翔三位老人,也与队员们一起参加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

空竹舞龙灵动巧妙,抖出了健康,舞出了欢乐,也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生活,队长徐张华表示,接下来将携手团队,把这一项盛于宫廷,归于杂技,融于市井的国家级非遗项目不断发扬光大。

(机关一分会   金松林)

类似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